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科技科普>科普知识

地震来时要抱头跑吗?

发布日期:2017-12-18 10:01 来源: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全国中小学加强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在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中,我们最常见到的画面是地震警报拉响时,大量学生抱头跑出教学楼。

 

  “抱头跑”似乎已成为地震避险的标准动作,如此做,对吗?值得商榷!

  据统计,95%以上的地震人员伤亡源自地震时建筑物的倒塌和周边附属物的倾覆、掉落等。由此推断,迅速逃离建筑物无疑是避免地震伤亡的必然选择。

  然而,并非所有的建筑物在地震时都会倒塌。建筑物在遭遇地震时是否倒塌,主要取决于其抗震能力的强弱。严格抗震设防的建筑,能够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国务院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校舍地震安全工程”,历时数年,将全国的中小学校全部排查了一遍后,或加固(有抗震设防但偏低的校舍)、或重建(早期未考虑抗震设防的砌体校舍),以达到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对于新建校舍则要求按当地抗震设防标准提高一个等级进行设防。现今,我国的中小学校舍已普遍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彻底改变了过去低设防乃至不设防的状态。近年来我国仍遭遇了多次强烈地震,震中区学校校舍虽有少数遭受严重破坏,但无一倒塌。尽管地震伤亡中有学生,但无一发生在学校。可以说,我国学校校舍将成为“地震中的安全岛”。

  事实上,强烈地震时,因地面强烈振动或晃动,人就像在崎岖山路行驶的汽车内,或在大浪中航行的船上,根本就跑不动,能做的就是紧紧抓住扶手并尽可能下蹲,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在强烈震动或晃动结束后,对于未实施过抗震设防或抗震能力偏低的建筑,大多会在一、两分钟内倒塌,在此时间内,只有处于建筑物一、二层的人有机会跑出到室外的安全区域避震,处于高楼层的人基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跑出建筑物,很可能在建筑物倒塌时刚跑到最危险的建筑物底层,或室外过道、楼梯间,此时反倒采取就近避震更可取。对于严格实施抗震设防的建筑,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就是遭受严重破坏,也不至于倒塌,采取就近避震,躲过强烈的震动或晃动时间后,仍有足够的时间安全撤离建筑物。

 

  地震时,抱头的目的是在无法避开和不能借助遮挡物(如避震帽)的情况下减轻坠落物或挤压物对头部的伤害应急之需。然而,人在跑动时不应抱头,因为手的作用是通过双手摆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时如继续双手抱头,则极易摔倒(要求犯人和俘虏双手抱头,其目的也就是防范其逃跑)。如在人群中摔倒,则很可能会造成踩踏。再者,抱头跑即使不摔倒也跑不快,由此被跑动途中坠落物所砸的概率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校试图将消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合二为一,让学生演练“抱头弯腰逃离”。这是很不严谨的,因为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所处状态和演练目的多有不同,前者以迅速逃离教学楼内某处的火源、浓烟(可能向整栋楼蔓延)为目的,要求弯腰(降低身体)捂鼻(而不是抱头)逃离;而后者情况则很复杂。强烈地震时,整栋楼都在震动或晃动,如不发生倒塌,就可就近避震而不需迅速逃离;如发生倒塌,则整栋大楼及其周围都是危险的。在强烈震动、晃动和楼面严重倾斜的状态下,人们不可能抱头逃离,跑动反倒会摔倒乃至造成踩踏事故。地震时,如你能跑,只是说明地震不够强,或你离震中区较远,此时此地的建筑物也不会倒。有报道,汶川地震时一所学校的学生在3分钟左右全部逃离教学楼,随后教学楼就倒塌了。这只是一次小概率事件,事实上在震中区绝大部分倒塌的校舍是在一、两分钟内,可以想象的是这些学校的学生也都在迅速逃离,但有相当多的学生是从相对安全(也有利救援)的高楼层(更易形成生命“三角空间”)正好逃到更危险的低(底)楼层而被埋压至集中伤亡。此外,一些中强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往往是在惊慌逃离时被建筑物外墙悬挂重物坠落所砸,这不是靠双手抱头就能阻挡得了的。事实上,国外一些多地震国家地震时有见抱头就近避震的,但极少见有双手抱头逃离的。

 

 

 

 

  综上所述,现今学校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应以避免地震时因慌乱造成踩踏事故为主要目的,而非一味以学生迅速逃离教学楼为目的。合理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法应是:在地震强烈振动、晃动时(以警报铃声表示),迅速躲到桌子下,或将凳子推入桌子下,下蹲身体,尽可能保持身体稳定,就近避震;等强烈震动、晃动(警报铃声)结束后,再沿着应急疏散通道有序(尽可能靠楼道、楼梯内侧)撤离教学楼。躲避坠落物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冷静观察适时避开,而不是盲目的抱头遮挡。

 

 

 

 

  通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重在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和随机应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20

 

21

 

22

 

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海南省地震局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苑路13号

琼ICP备11001630号-2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53200001

温馨提示: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地震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海南省地震局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苑路13号

琼ICP备案11001630号-2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53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