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五)

日期:2017-09-11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防震减灾国际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开展全方位外交,推动全球治理新变革,谱写出中国外交新华章;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与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地震局充分发挥行业特点,精心谋划,紧抓机遇,主动出击,为国际总体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一、全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积极配合国家重要外事活动

  在习近平总书记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共同见证下,签署中国地震局与白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关于防御和消除地震灾害的合作协议。援建萨摩亚地震台网项目交接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国事访问成果。援建巴基斯坦地震台网项目交接列入李克强总理国事访问成果。在李克强总理见证下签署中印地震合作协议,首次建立中印地震合作框架。

  (二)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台网建设

  积极在沿线国家建设地震台网,服务总体外交,提升全球地震监测水平。十八大以来,成功援建巴基斯坦和萨摩亚16个地震台站、2个数据中心。在援建缅甸、老挝等国地震台网的基础上,扩大技术输出,并联合开展地震基础研究。援建尼泊尔、肯尼亚地震监测台网项目。中国—东盟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成功立项。截至目前,已在6个国家建成地震台站40个,计划新增建设台站47个。

  (三)着力开展区域应急救援合作。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后,第一时间联系外交部和有关国际组织,16小时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成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经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成功救出生还者2名,有效救治灾民5603人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联合美国国际开发署共同资助联合国亚太地区地震应急演练。截至目前,共有来自43个国家的900名应急管理官员和搜救队员参与了5次演练,已成为东亚峰会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例行成果。派遣救援队测评专家为来自新加坡、蒙古、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124名救援队员提供了应急救援培训。

  (四)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合作

  与蒙古联合开展远东地磁场重力场及深部构造观测与模型研究项目,共获得468个测点和台站的观测数据,开创了中国地震局在国外开展大规模系统野外科学工作的先河。与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蒙古、白俄罗斯、捷克、奥地利等建立合作渠道。选派专家赴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开展地震科研培训,是中国地震局首次在国外大学开设地学观测课程。多次参与澜湄合作机制下的各项活动,举办区域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地震观测技术培训班。

  二、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国际合作

  (一)持续构建新型合作关系

  启动赴美破冰之旅,郑国光局长于2017年率团访问美国,全面深入了解美国地震监测预警、台网运行、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领域最新进展,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签署合作意向书,开启中美地震科技合作新篇章。开拓与意大利、俄罗斯等在电磁卫星领域的合作,重点在数据应用、遥感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交流。持续深化与新加坡、瑞士等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的合作,有力提升了我国救援能力。成功签署中英、中法合作协议,拓展在火山研究、地震应急领域的合作。积极吸收国外智力资源开展地震基础研究合作,成功立项6个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

  接待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来访,就加强和扩大双方合作达成共识。目前中国地震局系统有14名专家在13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地学组织中任职。中国地震局专家成为联合国2016年世界人道主义峰会议题组唯一中国专家,直接参与会议的组织决策工作,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在联合国搜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话语权显著提升,2016年担任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亚太区域轮值主席。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14年顺利通过联合国重型救援队复测。